增程式电动车在2025年遭遇了显著的市场挫折。
数据上来看,2025年7月,纯电对应销售量达到60.7万辆,同比增长24.5%;插混对应销售量达到27.8万辆,同比微跌0.1%;反观增程,对应销售量仅有10.2万辆,同比下滑10.4%。而从1|7月累计零售销售量来看,增程12.1%的同比涨幅,也要远远低于纯电的35.2%与插混的25.2%。
可以明显看出,增程车型透露出一股略显乏力的意味。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多重结构性原因一同用途的结果,反映了目前增程技术在市场适应性和技术竞争优势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
面对市场份额下滑的严峻形势,增程技术阵营并未坐以待毙,而是通过一系列革新推出了所谓"超级增程"解决方法。现在,已有不少品牌相继发布了纯电续航达400公里的新一代增程系统,这一技术突破正在重塑增程车的市场定位和角逐格局,有望解决传统增程车的核心痛点。
增程车型的用车痛点
增程式电动车正面临技术路线转型的重点挑战,其市场定位与用户需要之间的错位日益凸显。
长期以来,增程技术被视为纯电动化的过渡策略,但伴随纯电车型在续航、充电效率及能耗等核心指标上的全方位超越,增程车原有些"续航无忧"优势被大幅削弱,特别是电耗约17kWh/100km。这种技术差距直接影响了买家的购买决策,使增程车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减弱。
用户实质体验的痛点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低温环境下续航缩水、亏电油耗高于传统燃油车、充电效率低下。同时,增程车因为同时拥有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系统,维护成本更高;小容量电池频繁充放电致使衰减加速,有用户表示两年多时间电池续航就衰减两成以上,而换电池成本让人咋舌。
市场表现上,北方区域因冬天续航问题出现季节性萎缩,2025年初燃油汽车市场场份额反弹至六成,而增程车在低温环境下既没办法提供纯电车的能效,又失去了燃油车的便利性,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这类痛点直接影响了潜在买家的购买意愿。
同时,增程市场内部角逐白热化——零跑C10等半价平替车型涌现,行业收益被大幅拉低。外部则面临纯电车型价格下探和插混车型性能提高的双重挤压。
特斯拉Model Y改款车型的强势表现直接冲击理想L6等增程车型,2025年1月Model Y以2.56万辆的销售量形成碾压态势。同时,问界M9、智界R7等车型异军突起,前者以50万元级定位达成月销破万,后者凭着鸿蒙智驾系统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使增程车的差异化优势不再明显。
这种系统性危机反映了技术路线迭代的残酷性,但也催生了"超级增程"等革新突破,通过大电池、高热效增程器和800V高压构造等技术重构,试图为增程路线开辟新的存活空间。
超级增程重塑行业格局
超级增程技术的出现为增程式电动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个要紧体现是,宁德年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的纯电续航可达400公里,配合15分钟补能280公里的4C超充技术。而智己汽车和宁德年代合作研发的66度超大电池组,远超理想L9的44.5度和问界M7的40度容量,续航更是达到了450公里。使平时通勤完全可以当纯电动车用,充电频率从三天一充变成一周一充。
除此之外,传统增程式电动车在亏电状况下总是面临油耗偏高的问题。现在,这个弱点正被越来越攻克。新一代增程系统通过使用扁线油冷电机的技术,亏电工况下油耗已降至5.2L/100km,较2022年商品减少27%。赛力斯2025款M9则搭载了更一流的超级增程系统,其燃油|电能转化效率达到3.6kWh/L,增程器热效率高达44.8%,并获得了权威机构颁发的“增程器综合性能之星”认证。
这类技术进步不只解决了增程式电动车在长途行驶时的油耗劣势,也让其经济性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传统混动车型,成为新能源市场的要紧选择。
超级增程技术的这类突破并不是单纯参数竞赛,而是针对传统增程车用痛点的针对性解决方法。纯电续航提高至400公里,从根本上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高效的智能能量管理和增程器,致使新一代增程车型维持了电动驾驶体验,还提高了性能表现。
这种趋势表明,新能源车市并不是单向朝纯电动化进步,而是呈现出技术路线多样化的特点。
当然,电池越大,整车本钱将显著上升,这一本钱重压最后会传导至终端价格,可能影响市场的同意度。目前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平衡性能提高与本钱控制——既要满足用户对长续航和高效能的需要,又要防止因价格过高而抑制消费意愿。从技术路径来看,超级增程达成"油电同价"的重点在于两方面:一是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迭代,减少边际本钱;二是革新能源策略,比如赛力斯正在推进的低本钱低碳燃料研发,其新一代增程系统已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优化使油电转换效率达3.6kWh/L,为本钱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长远来看,超级增程对市场的影响正在发酵。不论结果怎么样,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技术突破已经动摇了"纯电动是唯一终极解决方法"的行业共识,促进市场同意技术路线的多样化进步。
百姓评车
超级增程代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多样化进步的要紧方向,它既是对纯电路线的有益补充,也是推进燃油车转型的有效渠道。伴随技术持续迭代和应用场景拓展,增程车有望在高档市场维持稳定份额,并在特定细分范围形成差异化优势。然而,增程技术能否最后摆脱"过渡策略"的标签,还有待于市场证明。在可预见的将来,新能源车市非常可能呈现纯电、增程/插混、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并存共生的格局。